400-123-4657

新闻资讯分类
2023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日期:2024-09-13 浏览次数:

  2024年1月24日11:00,省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3年,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铆足干劲促发展,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稳中蓄势的良好态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政府新闻发言人和省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出席,请他们向大家介绍2023年河南省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省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纲举目张抓工作,铆足干劲促发展,在顶住压力、克难攻坚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60.1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2175.2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596.98亿元,增长4.0%。

  农业生产总体稳定。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585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6%,居全国第2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有力有效应对严重“烂场雨”“华西秋雨”等不利影响,努力打好“三夏”攻坚战,深入开展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24.9亿斤,连续七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614.8亿斤、增长3.3%,增速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一,有效实现了“以秋补夏”。油料蔬菜生产平稳增长。油料产量增长2.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2.6%。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生猪出栏6102.31万头,同比增长3.1%;牛出栏245.92万头,同比增长1.0%。

  工业生产较快恢复。谋划推进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个重点产业链,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六成以上行业实现增长。规上工业40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62.5%。制造业支撑作用显著发挥。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5.8%。汽车、电子等产业表现抢眼。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2%、13.6%,合计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

  服务业恢复向好。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较快增长。1~11月,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6%;10大行业门类中有8个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增长面80.0%,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31.5%。交通物流持续恢复。全年旅客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119.2%、138.4%,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分别增长8.9%、4.3%。金融支撑有力。12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83596.7亿元,增长9.5%,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住户经营贷款、一般消费贷款分别增长10.6%、17.4%、22.8%。

  重点领域投资稳定增长。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累计签约项目4819个、开工项目7525个、投产项目3358个,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重大项目支撑作用凸显。全年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1.2%,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长24.9%。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增长8.9%,增速自6月起连续7个月加快。技改投资增长17.4%。基础设施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6%,其中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7.0%。济郑高铁全线贯通,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高铁运营里程达到221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300公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社会领域投资增长8.7%,其中教育、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3.1%、16.0%。

  消费市场稳定恢复。针对性出台促进消费12条、持续扩大消费10条等系列政策,开展汽车、餐饮等促消费活动,着力引导消费预期,不断释放内需潜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04.45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2%。餐饮收入和商品零售较快恢复。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商品零售分别增长8.1%、9.2%。出行类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3.4%、22.2%。网上零售持续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10.7%。

  进出口保持韧性。接续出台多项稳外贸政策,组织外贸经营主体全力拓展新市场,外贸企业抗风险韧劲增强。外贸进出口总值8107.9亿元,连续12年位列中部第一,其中出口5280.0亿元,进口2827.9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7.3%。重点出口产品快速增长。汽车、人发制品、农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06.5%、16.8%、8.3%,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增长22.9%。外贸企业规模持续壮大。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达11844家、增长10.9%。经贸合作空间有效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的44.0%,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占全省进出口的30.3%,比协定生效前的2021年提高3.3个百分点。郑州机场全货机航线万列。

  新质生产力蓬勃兴起。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要战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0.3%、11.7%,分别拉动全省规上工业增长2.5、1.6个百分点,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5%。液晶显示模组、光学仪器、锂离子电池产量分别增长412.2%、104.0%、45.6%。数字经济快速发展。5G基站总数达到18.7万个,互联网网内平均时延、网间平均时延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3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6%,计算机工作站、笔记本电脑产量分别增长362.7%、192.8%。

  创新格局全面起势。以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中原农谷为支柱的“三足鼎立”科技创新大格局全面起势。截至2023年底,全省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172家,建设省实验室16家、产业研究院40家、中试基地36家、创新联合体2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67.6亿元、增长33.4%。新产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6%,高于工业投资增速13.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8.8%。市场活力持续增强。实有经营主体1094.0万户、增长5.8%,总量居全国第四位,其中实有企业299.9万户、增长10.8%。一套表调查单位比2022年底增加5960个,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85家。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正在全方位加快。产业结构方面,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1.4%,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优质花生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投资结构方面,工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5%、24.7%,同比分别提高1.7、1.8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方面,线上消费活跃度逐步提升,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7.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品质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品牌专卖店零售额的比重为28.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绿色消费不断提升,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占汽车类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4.6%,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能源结构方面,新型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中新型能源发电量占比为16.4%,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为18.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绿色低碳扎实推进。规上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0.6个百分点。绿色升级类产品产销两旺,充电桩产量增长50.2%,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64.2%。千方百计稳住就业。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城镇新增就业119.3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8.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89万人。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2.9元,同比名义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234.5元,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2.9元,增长7.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为2.01,同比缩小0.05。着力保障重点民生。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农村综合改革、就业补助、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支出分别增长19.0%、15.0%、14.4%,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总的来看,2023年河南经济总体处在疫后的恢复期、修复期、调整期,经济增长的态势趋势持续稳定向好,虽然一些规模、速度的数据有所波动,但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的成效日益显现,新兴支柱产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导力量,新质生产力加速成长。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在国际环境变化不利影响加大、外部需求走弱、周期性问题与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实事求是修正基期、做实当期,着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背景下实现的,殊为不易,充分体现了河南作为经济大省的充足回旋余地和强大经济韧性,充分彰显了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致力于谋长远、打基础、抓重点、增后劲的一揽子政策是正确有效的,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即将召开的省“两会”还将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我们将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两个确保”,持续实施“十大战略”、推进“十大建设”,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奋勇争先、更加出彩。

  2.按照我国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规定,年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初步核算主要采用相关指标增速进行推算;最终核实主要根据统计年报、财政决算和有关部门年度财务资料等进行核算,是对初步核算数据的修订。去年以来,河南着力提升数据质量,加大统计数据核查力度,实事求是修正历史同期数据,经最终核实,2022年,我省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58220.1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

  谢谢秘书长全面详实的发布。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发布会所关注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

  过去一年,河南在推进项目建设、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等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2023年,省委、省政府继续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以新发展理念统领项目建设,高质量抓好谋划储备、落地建设、要素供给、服务保障等关键环节,全力推动“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了以项目带动稳增长、促创新、转动能、育新质的强劲态势。主要做了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是滚动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始终把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开展4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坚持龙头引领项目和专精特新项目、技改升级项目和抢滩占先项目一起抓,推动郑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上汽郑州乘用车二期、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等一批引领性项目落地见效,全省工业投资同比增长8.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6%、17.4%,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5.5%、24.7%,同比分别提高1.7个、1.8个百分点,项目结构之变正在引领产业结构之变、产业能级之变,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4.7%、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二是接续实施重要项目集中攻坚。坚持打整体战、协同战、攻坚战,聚焦“三个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增发国债等重大项目,建立省长牵头的重要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协调推进机制,构建问题梳理、联合会商、交办督办、跟踪问效的工作闭环,建立重大项目建设月调度、施工和要素保障白名单、核查等三项制度,优先保障资金、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全年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75.8亿元、增发国债资金393.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182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并联审批+协调机制”为核心重塑再造审批流程,推行联合勘验、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和“标准地+承诺制”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投资审批科学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聚焦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出台实施激发民间投资活力19条具体政策措施,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建设项目和存量资产项目,梳理推介了第一批199个、总投资1262.8亿元的重大项目。

  四是着力完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紧密衔接国家重大规划、重大政策,探索建立重大项目研究谋划储备机制,高效推进前期研究论证,分级分类储备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和开工准备,构建动态调整、压茬实施、滚动接续的良性循环,努力做到“项目等资金”“钱到即开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2024年全省项目建设和有效投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理念,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拓展投资空间,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有力支撑。谢谢。

  想了解一下,河南是如何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谢谢。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省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更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省委提出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战略部署,将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放在“十大战略”之首,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当前,创新发展全面起势,“第一战略”全面加速,创新已成为现代化河南建设的显著标识。

  一是“两城一谷”科创大格局加速形成。省科学院研发实体达42家,总数居全国省级科学院首位;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批一流大学在中原科技城设立郑州研究院;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揭牌;中原科技城在全国科技城中排名跃升至第19位。53家省级以上科研平台入驻“中原农谷”,建成1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重建省医学科学院与中原医学科学城深度融合,6位院士受聘首席科学家,已入驻8个研究所。

  二是高能级创新平台策源更加坚实有力。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在郑州正式启动建设,共建崖州湾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签署合作协议;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入列7家、新建6家,5家工程研究中心纳入国家管理序列,我省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172家;建设省实验室16家、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36家省中试基地中试服务收入达14.1亿元。

  三是新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培育创新龙头企业116家,“瞪羚”企业总数达到454家,预计今年高企总数超1.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2.6万家,位居全国第7位,全省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686亿元,“科技贷”放款49.53亿元。科技龙头企业牵头组建28家创新联合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取得突破,2023年获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项目16项,资金1.97亿元,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经费5.52亿元;启动实施省重大科技项目200余项,投入经费7亿元。

  四是高等教育布局加快调整优化。分别安排50亿元、25亿元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十四五”期间安排55亿元支持7所高校11个学科“双一流”创建工作;加强特需急需学科建设,新增13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群);信阳师范学院更名大学,郑州美术学院揭牌成立,填补了我省艺术类本科高校的空白。

  五是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更加坚实,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816.52亿元,同比增长5.7%,高出全省1.9个百分点。全省财政科技支出达463.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67.6亿元。我省4个国家级新兴产业集群、15个省级新兴产业集群整体规模已超1.2万亿元。近悦远来创新人才生态形成气候,今年新晋两院院士6人;2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中原英才计划”遴选支持中原学者等高层次创新人才285人;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签约高质量人才合作项目1800余个。

  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久久为功,会同各地各部门抓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加强创新全链条设计,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和倍增器,为现代化河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谢谢!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重大部署,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请问,河南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重点举措,目前取得了哪些突破?谢谢。

  感谢对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关注。习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鲜明提出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引领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组织全省在五个方面深耕细作。

  一是把工业稳增长作为新型工业化的物质基础。坚持稳字当先、稳中求进,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回升增长,坚决扛起稳住工业经济大盘的政治责任。深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分级组织产销、产融、用工和产学研对接,“一企一策”打通痛点堵点,解决企业诉求11万余个。建立重点行业、重点市县和重点企业日监测周调度制度,制定重点产业链“三化”改造支持政策,纵深推进新一轮技改提升行动,成功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国际智能网联汽车大赛、世界传感器大会等重大活动。2023年,全省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4%、高于全国12.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

  二是把壮大“7+28+N”群链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7”就是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先进装备、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28”就是培育壮大超硬材料等28个重点产业链;“N”就是在细分领域培育若干专精特新产业链。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把打造重点产业群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坚持化点为珠、串珠成链,一群多链、聚链成群,多元布局、重点突破,高标准制定重点产业链培育总体方案和28个分链方案,高规格召开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链培育推进大会,创新性推出“链长+专班”“图谱+清单”“链主+盟会”“政府+市场”工作机制,推动重点产业群链体系建设全面起势。目前,“7+28+N”群链汇聚了全省70%以上的重点创新平台,创造了8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60%以上的规上工业产值,成为河南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三是把聚焦“六新”突破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前瞻布局新基建,聚力攻克新技术,大力发展新材料,积极打造新装备,多元开拓新产品,加快培育新业态,以“六新”突破引领带动和增势赋能新型工业化。全省累计开通5G基站18.7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和千兆光网全覆盖,河南数据中心、中原数据基地、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建成运营。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发布前沿技术产品11项,洛轴16兆瓦风电主轴轴承和12米盾构机主轴实现进口替代,世界首台绿色盾构机“中铁1237号”出口海外,郑煤机全球最高10米液压支架正式下线,多氟多高端无机氟化工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濮阳发布全球首款氢动力人形机器人,省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阿帕斯”落地郑东新区,中原量子谷、元宇宙科创产业园加快建设,高纯度大规模绿氢项目建成投产。中信重工等12家企业入选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宇通客车等14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大信家居等27家企业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

  四是把“一转带三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抓手。“一转”即数字化转型,“三化”即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河南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拥有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和广阔市场需求。一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制定出台“一转带三化”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支持政策,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2023年,河南入选全国首批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省份,全省新培育智能工厂和车间186个、累计1105个,新增上云企业超3万家、累计22万家,完成500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1+50”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接入设备产品883万台次、部署工业APP超3600个、开发工业模型超4000个,2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推广应用智能装备近9000台(套)。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比“十三五”末提升7.6、4.8和9.8个百分点。

  五是把打造优质企业雁阵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力量载体。企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单元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载体。一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对“7+28+N”产业群链上的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梳理,优化生态、整合资源,分类建库、靶向培育,着力促进大中小企业优势互补,增强制造业价值创造力。2023年,全省新认定头雁企业10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53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24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549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85家、规上股份制工业企业113家,中牟和方城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支持企业做优做强做大,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一年来的实践证明,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谋划布局完全契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全契合党中央决策部署,河南制造进入赛道拼抢关键节点,迈向动能转换战略拐点,跻身中国制造支持重点。新的一年,工信战线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牢牢把握制造业立省强省这个战略方位,紧紧抓住打造重点产业群链这个战略抓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优势再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换道领跑,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走在前、争上游、当先锋。谢谢!

  财政如何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请介绍一下,2023年我省民生领域的财政投入情况如何?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财政系统坚持“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并有力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受全省经济恢复向好以及2022年低基数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省财政总收入6972.5亿元,增长12.9%,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12亿元,增长6.2%;地方税收收入2855.1亿元,增长10.2%,财政收入的恢复性增长总体符合预期,与经济运行态势大体一致。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规模稳步扩大,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062.6亿元,增长3.9%,连续5年超过1万亿元,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推动各级党委政府习惯“过紧日子”,坚决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把每一分资金都花在刀刃上,用党委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稳日子”“好日子”。“财政民生支出”包括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旅游与传媒、农林水、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等9大类。2023年,全省民生支出8081.5亿元,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3.1%,持续稳定在70%以上,为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我重点围绕人民群众最急难愁盼的6个方面,作一简单介绍。

  一是围绕“劳有所得”,优先稳就业保就业。全省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33.1亿元,增长7.9%,支持稳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其中,就业补助支出46.2亿元,增长15%,推动“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稳中提质,全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全年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10.3亿元、减征社保费56.1亿元,助力企业减负稳岗。全省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1.4亿元,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总投资规模105.9亿元,带动新增就业44.7万人。二是围绕“学有所教”,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全省教育支出1990.7亿元,增长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8%,继续保持财政第一大支出,全面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三是围绕“病有所医”,推动健康河南建设。全省卫生健康支出1143.2亿元,支持更好保障全省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别是筹措583.2亿元,支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从610元提高到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84元提高至89元,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四是围绕“弱有所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筹措119.7亿元,用于落实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政策,惠及全省306.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48.3万名特困人员、4.5万名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12.1万名残疾人等困难人群。筹措109.3亿元,支持做好退役军人优抚优待等工作。五是围绕“老有所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筹措707.7亿元,支持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分别增加119元、142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人每月113元逐步提高到128元,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六是围绕“住有所居”,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统筹57.2亿元,支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棚户区改造、发放租赁补贴等,惠及居民75.75万户(套);下达资金4.9亿元,支持1.8万户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房抗震改造等。

  2024年,省财政将继续坚持“为民理财、理财为民”,不断加大民生保障财政投入力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底线、增福祉,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可及性均衡性,同时通过强化管理、动态监控等手段,把群众的“生存钱”“救命钱”紧紧看住、从严管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谢谢!

  去年以来,国家和河南都强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请问,河南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怎么样?商务部门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恢复和扩大消费?谢谢。

  感谢你的提问。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支持、打造消费载体、丰富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品市场恢复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万亿元、增长6.5%。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餐饮分别增长5.6%、15%;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乡村消费分别增长6.4%、7.2%。

  在强化政策支持方面,省政府两次出台消费政策共22条,各地细化落实举措,政银企多方联动,促进了汽车、家电、餐饮、文旅、体育等消费。如限额以上汽车类消费增长13.4%,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4.2%;家电类、服装鞋帽、体育娱乐用品分别增长10.5%、10.3%、11.6%。支持举办首届中华(河南)老字号精品展、老字号嘉年华,全省21个中华老字号、271个河南老字号传承创新、活力焕发,成为国潮消费新热点。

  打造消费载体方面,城市商业体系持续提升,郑州培育形成10个大型商圈,二七商圈入围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鹤壁、商丘、洛阳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扎实推进,“圈”出了美好新生活。全省104家品牌消费集聚区营业额同比增长27.3%,客流量增长52.3%,丹尼斯、胖东来、正弘城、“只有河南”、洛邑古城等成为时尚消费打卡地。县域商业体系加快建设,12个全国“领跑县”、45个省级示范县,在促进县乡消费和农产品上行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

  丰富消费场景方面,开展消费提振年活动,举办新春消费季、夏日消费季、豫鉴美食等消费促进活动,商旅文体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如培育形成了南阳“宛美消费”、开封“汴地有礼”、平顶山“约惠鹰城”、洛阳“古都夜8点”等一批地方特色消费品牌。许昌、安阳、鹤壁、三门峡、焦作等地推出“特色消费地图”,“吃喝玩乐购”一“图”索引,精准推送消费攻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三年行动,稳定大宗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谢谢!

  去年以来,我省实事求是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请问这是基于什么考虑?具体情况是什么?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感谢对统计工作的关心关注。我想用三个“坚持”来回答您的问题。

  第一是坚持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习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为总纲领、总遵循、总指引,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来,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正如刚才朱鸣秘书长介绍的,2023年全省供需两端持续恢复,新兴产业加速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一步显现。这充分体现了河南经济发展的韧性强、活力足、潜力大,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列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是完全正确、科学有效的。

  第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习多次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深刻阐述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作用。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计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决维护统计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把“牢牢守住数据质量生命线”这一根本要求贯穿统计工作各方面,实事求是修正历史同期数据,坚决做实当期数据,统计工作质效不断提升,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更为可靠,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第三是坚持科学严谨。大家关心的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规模的宏观经济指标,对GDP数据进行修订也是我国核算制度的要求。当核算GDP的基础数据来源或者核算方法制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对历史数据进行修订,以保证不同年份之间数据的可比性。一般年度GDP要进行两次核算,第一次为初步核算,受资料来源限制,初步核算主要采用进度统计调查资料和部门行政记录进行核算;第二次为最终核实,主要依据年度统计资料、财政决算资料和部门行政记录等,对初步核算结果进行修订,并作为下年初步核算所使用的基数。往往最终核实数据与初步核算数据之间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大家要正确地、理性地看待这些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我省处在新旧动转换的冲刺期,个别指标的规模、速度出现短期波动,这是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过程中的正常调整,这种调整有利于数据质量提升、有利于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有利于河南高质量发展,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相信河南经济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谢谢各位发布人的详实答问!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它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进一步采访了解。也可以与省政府新闻办联系,我们将做好联络服务工作。

  媒体朋友们,在过去的一年,河南着力引导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在顶住压力、克难攻坚中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势的蓄积壮大。在此,感谢大家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媒体朋友们持续聚焦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以强信心为重点持续加强经济宣传引导,把好的成绩、好的势头宣传好、报道好,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关键之年的良好开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