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外,租房是一件大事。住宿环境安全舒适,学习劲头多少也能受到些正向激励,反之,房子租得不理想,住得不顺心,学习效果打折扣也是难免。海外租房学会“避坑”,是几乎每一个留学生生活中的必修课。
在看中合适的房源后,学子需要联系房东进行实地考察。尤其对于几人合租的情况,如果有可能,尽量做到每一名租房者都亲自到场。
几人合租,Frank因为当天有事无法前往现场看房,当其他室友看过房子表示满意后,他便也答应入住。结果搬入之后,才发现由于朝向问题房子采光不好,即使白天屋里也不亮堂。同时,卫生间排气设备功率低,导致浴室长期充满潮气,此外,由于Frank的卧室在顶楼,夏天又闷又热。这样的情况,令Frank入住后叫苦不迭。
Frank后来了解到,室友们在看房时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屋内硬件上,还重点讨论了卧室的分配和家具的购置,反而忽视了房屋朝向、采光这些更基本的问题。
合同已签,虽然后悔但却也只得接受现实,Frank与室友们的居住体验都不好。一年合同期满后,大家一致同意换房搬家,并在第一时间开始寻找新的房源。
想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凑齐所有入住人一起看房,多一双眼睛就能多一分考量,便能在一开始就看出房子的不妥之处,大家也就不必面对这一年的无奈了。
不少留学生认为独自寻找合租房源时,对室友了解不深,可能相处起来并不融洽,因此更倾向于选择关系较为亲密的同学或校友一起合租。然而,志同道合却并不意味着成为室友后就一定能相处愉快。“好朋友”不一定就是“好室友”。
李建宏在2019年前往加拿大留学,半年后,一名和他关系不错的校友由于室友转学去了其他城市,因此空出了一间房。房子在渥太华市中心,地段不错,3人合租价格合适,由于短期内再找一名靠谱房客并不容易,这位校友就联系了李建宏,询问他是否有合租意愿,恰好,李建宏当时已萌生了搬出学生宿舍的想法,在通过视频聊天大致了解了公寓情况后,李建宏欣然同意合租。
搬入后,李建宏才发现住宿条件差强人意。转学的同学由于搬家时间紧,不少行李来不及搬走,李建宏入住之前预订的床具由于无地可放不得不取消。由于房源所有权属于地产公司,按照政策租客必须自行解决家具问题,这就意味着李建宏在入住后不得不面对一个没有床、别人行李占据了卧室大半的“空卧室”,他只得先去家具城买了一个床垫应急。
当床具终于到位、同学的行李也运走后,李建宏本以为生活会步入正轨,但却没想到自己同校友在生活习惯上竟难以兼容。李建宏喜静,校友却常在屋内毛手毛脚制造出不少噪音,有时半夜也是如此。时间久了,李建宏难以忍耐,在与校友沟通后依旧无果的情况下,两人关系迅速走向了破裂。李建宏最终宁愿放弃4个月的房租也决定离开,搬入自己单独找到的新房源。
其实,与相熟的朋友合租有利有弊。有的相处愉快,有的则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又顾及彼此面子,只得委屈自己,更糟糕的便是由于合租产生的矛盾,最终影响了友谊。或许,如何与室友更好相处,原本也是留给学子的一道特殊考题。
对于初次租房的留学生来说,细读合同的人并不多。但其实,作为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保险闸,合同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阅读研究其中的细则。
以加拿大为例,租房合同中明确划分了房东与租客各自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此后若在住房过程中发生矛盾甚至需要打官司,最具说服力的法律文件就是租房合同。比如,笔者在加拿大留学时,曾与室友在合租合同的条款中发现了两处关于房屋损坏赔偿的细节,合同中所写并不合理。在同房东当面交流并表达了我们的看法后,房东太太愿意修改措辞。海外学子切忌由于“嫌麻烦”或受制于语言水平而省去了“读合同”这一步,合同一经签署随即生效,其中需要承担的责任绝非儿戏。
除此之外,住所附近公共交通网络是否完善也应纳入考虑范围。笔者就读的学校位于市郊,不少留学生为上课方便就在学校附近找房,但却因此忽视了上课之外的出行不便——周末途经这些小区的公交车基本停运,如果自己不开车就寸步难行。
同时,所租房屋周边的治安状况、租房平均价格、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也需要留心比对。租房是大事,找房时多花些心思,不怕麻烦,入住后才会少些麻烦,多些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