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23-4657

新闻资讯分类
【财智头条】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关键信号发布日期:2024-10-02 浏览次数:

  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开会议,对今年国内经济形势做出了总结判断,并进一步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我国经济形势“回升向好”,同时明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明年的经济工作将更加求稳,财政、货币政策有望继续偏积极。

  同时本次会议未直接提及房地产,但基于“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等方面内容,业内专家认为,房地产方面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正在不断推进,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2024年年中前后房地产市场有望出现趋势性回暖,将结束行业约三年的下行周期。

  对于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上述判断有数据的支撑: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

  从季度增速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经济增长4.9%。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波动,跟去年同期基数密切相关。若刨除去年疫情对经济短期冲击造成的低基数,整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在加快恢复,二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稳增长政策明显加力,并推动经济恢复向好。

  10月、11月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整体仍在稳定恢复。部分市场机构普遍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在5.2%左右,2023年全年经济增速在5.2%左右。但是,当前外需增长疲弱、房地产回升乏力等,对经济增速回升形成制约,仍需稳增长政策加以支持。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我国财政赤字从3.88万亿元增加到4.88万亿元,赤字率由3%提升到3.8%左右,对外释放稳增长政策加力的明确信号。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会议总体肯定了今年经济在内外部复杂形势下取得的成就,即“回升向好”。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处于疫后恢复态势,完成全年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国际主流声音看好中国经济前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期分别将2023年、2024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4.2%上调至5.4%、4.6%;经合组织(OECD)近期将2023年中国GDP增速预测值从5.1%上调至5.2%。

  对于2024年中国经济,会议提出一系列要求和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等等。

  “稳中求进和以进促稳中的两个‘稳’的含义是不同的。”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称,稳中求进,是以短期内的“稳”来推动中长期的“进”,即通过宏观政策调节来确保短期内经济平稳增长,在此基础上来逐步推进中长期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

  目前提出“先立后破”,是“稳”和“进”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来避免旧动能失速来确保短期的“稳”,另一方面通过加快经济转型来启动新动能来实现长期内的“稳”。而且强调“立字当头”,其实践意义就是要把完善既有的体制机制放在首位,接下来在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可能会出台全方位深化结构性改革来推动高质量增长。

  实际上,“先立后破”并不是首次被提及的工作方法论。早在2021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到“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分析师徐天辰表示,这些关键词表明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速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特别是,过去一些政策举措强调‘破’大于‘立’,旧的动能被快速打破,但新的动能立足未稳,产生了一些结构性问题,如青年失业率较高、地产风险加剧。”

  他进一步指出,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先立后破”预示着明年经济工作将更加求稳。例如,可以期待政策层面对于地产行业的支持更加积极,防止应对不当引发系统性风险。

  具体到政策层面,分析师认为,基本可以确定,明年包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将维持“积极”的主基调。

  政治局会议指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事实上,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快支出进度、减税降费、专项债券等一系列措施落地见效,打出了逆周期调节“组合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在国网领导科研院智库专家、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看来,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政策的“积极”力度要大于下半年,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必要“以进促稳”。同时,相对下半年,上半年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对较低,有利于央行推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考虑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这就意味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即2024年上半年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要大于2024年下半年。

  此外,本次政治局会议再度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并增加了“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提法。分析师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而言,居民消费被提升到和投资并重甚至可能超越投资的地位,可以期待更多促进消费的政策出台。

  中国国际货币公司总经理王永利对此表示,当今宏观经济走势、社会经济预期的变化,和宏观政策息息相关。当前,现代货币理论已经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高度地融合,所以去年以来,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货币政策在牵头,政府债务的大幅度扩张可能才是推动整个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这个是不能忽视的。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会议未直接提及房地产,但强调要“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并明确指出“要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年以来,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持续偏弱运行,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化解方式,都是接下来 “先立后破”所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以高新技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动能全面壮大之前,作为传统经济增长动能的代表,房地产行业不能下行过快。”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在王青看来,房地产的“立”与“破”,关键是要把握好次序和力度,否则伴随房地产行业过快下行,进而对投资、消费信心形成全面冲击,宏观经济会出现总需求不足问题,新动能行业也会因订单不足而减速,房地产市场风险还可能会蔓延至金融、财政等领域,甚至有可能酿成系统性风险。

  回到房地产行业本身亦是如此。作为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主体,商品房市场长期以来存在房企“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一些城市房价过高等问题。

  王青认为,2024年房地产支持政策将持续加码,除了继续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房企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在放宽购房条件、下调居民房贷利率方面还有较大空间。其中,引导5年期以上LPR报价进一步下调,持续降低居民房贷利率是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即使2024年政策利率(MLF利率)保持稳定,针对房地产的定向降息也会持续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表示,当前,房地产领域的“破”是要打破过去“三高”的房地产开发模式。“立”主要是在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推动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建立起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从“保交楼”政策推出,到修复地产融资的“三支箭”政策,再到今年各地全面推进“认房不认贷”、陆续放开限购限售、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房地产政策持续优化,但政策环境仍然偏紧。

  在王青看来,政策宽松力度相对较弱,是本轮房地产下行周期明显超过以往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在当前房贷利率持续处于偏高水平等方面集中体现出来。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2023年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的背景下,地产销售增速尚未有明显起色,购房需求的释放仍然较为缓慢。在当前低需求和高库存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4.3%。为了推动经济平稳增长,预计2024年城中村改造会进一步放松,一线城市的首套和二套房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仍有下调空间,保障房投资建设有望加快推进。

  2023年为了化解地方债风险,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其中包括发行超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来帮助地方政府缓解偿债压力。2024年依然是地方债的偿债高峰,全国整体卖地收入可能有所恢复,但部分地方债务偿债压力仍大。

  2024年化解地方债风险要发挥好一揽子化债措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可发行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城投平台存量债务。商业银行通过降息、展期等方式,对城投平台存量债务进行置换。地方政府还需开源节流、盘活资产,并约束新增投资规模。央行在必要时提供特定工具和流动性支持。

  (微信公众号“财智头条”综合自:财联社、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界面新闻等)